许昌经济管理学校位于汝河河畔,西接长堤,卧龙欲飞。东临泮池,文脉隆扬。历史文化名人韩愈、刘禹锡、梅晓臣、元好问曾在此留下不朽的诗文。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学校建校20年来(1987-2007),三次迁址,三次更名,历经坎坷,磨炼出一种可贵的“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近几年以来,学校以科学发观统领各项工作,按照“以生为本,以师为尊,以质为荣”的办学理念,开拓创新,科学发展,把学校打造成了全国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省级骨干学校、市级示范性普通高中。2004年以来,先后被评为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先进单位,许昌市文明单位标兵、依法治校示范校、花园式“绿色学校”、农民工培训先进单位,市县基层党组织。目前,学校拥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234亩,建筑面积4万余平方米,现已成为有206名教职工,56个教学班,各类在校生4082人的规模学校,开设计算机应用、电子电器、国际商务、旅游与酒店管理、市场营销、种植、驾驶员培训、幼儿教育、体音美特长班、普通高中班等10个专业。四年来,我校连续被评为许昌市招生就业、对口升学、教育教学教研工作先进单位、全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其办学经验,二年来有六次在《中国教育报》、《教育时报》、《许昌日报》、《许昌工作》上报道。
一、更新办学理念,“三项创新”定基调
(一)创新办学体制:学校始创于1987年12月,初名为襄城县职业高中。1994年6月更名为襄城县DIYI职业高中。2000年8月,在原县一职高的基础上,与县成人中专合并,增挂县三高牌子,组建成一所集职教、成教、普教为一体的襄城县职教中心,2006年8月更名为许昌经济管理学校。几年来,学校形成了“33311”办学新体制,即三校一体(职教中心、成人中专、三高)、三教统筹(职教、成教、普教)、三块牌子、一套班子、一支队伍、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融合发展。
(二)创新办学模式:前几年,全国职教随着“普教热”出现大滑坡,生源严重不足,发展步履维艰。为求得职业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新一届校领导班子认真进行社会调查研讨,坚持“围绕市场办学,紧贴经济育人”的办学理念,转变人才观,积极探索实施“2+1”办学模式。即利用普通高中招生,求得生源后,“因材施教、分类引导”让学生在前两年学习普通高中课程,第二年期末根椐学生自己意愿,实行“分流”。既可继续在普通高中学习,学习期满,报考普通高校;亦可学习一门技术提前就业者,可到职教专业班学习,学习期满,参加高职院校对口升学考试,或由学校负责安置到苏州、东莞、青岛、深圳等十大就业基地工作。在普通高中教育方面,狠抓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升学率;在职业教育方面,突出“专”字,学生只要在某一方面有专长或感兴趣,就可编入特长班,力求实用,达到学用结合的目的,提高就业率和就业稳定率;对成人教育方面,采用开放式办学模式,引凤入巢,借力发展。在农民工培训方面,3年来,为培训转移农民工2100人;根椐社会需求,举办不同类型的中短期培训班,如计算机初、中级短期培训班,农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科技培训班等,有力促进了我县劳务输出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与许昌学院、郑州轻工业学院、三门峡职业学院联合办学,积极创办五年制大专班,为广大初、高中毕业生设立了通往大学的直通车,学校被誉为“个性成才的摇篮”。
(三)创新办学方针:2003年8月,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后,根椐三校合一、三教统筹的实际,提出了“重组校、规避趋同、主题定位、特色经营”的办学方针,学校全面发展。重组校态:即新形势下,根椐学校的教育实际,实现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有机结合,使其上升到新的层次;规避趋同:即把过去单一的职教或普教中的特点和措施加以认真分析,择其利者而用之,经过有效的创新与磨合,形成一套独特而合理的管理模式;主题定位:即把新的职教中心打造成为特征明显、个性突出的精品学校;特色经营:即把普教、成教、职教三盘棋走活、走好,实现整体统一,局部搞活,各显其长,有机融合的科学设想,走特色之路,朝着“一年有亮点,二年见成效,三年大飞跃”的目标挺进。
二、强化内部管理,“四项建设”作保障
为了落实学校的办学方针和目标,科学发展,打造职教MINGPAI,学校以“四项建设”作保障,四项建设是:班子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和谐校园建设。在领导班子建设上,几年来,学校形成了团结干事业、一心谋发展的格局,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校班子成员分工明确,职责清楚,团结协作,互相支持。对中层副职以上干部实行上岗竞选制、岗位责任制、领导问责制、责任追究制。2006年8月,在公开报名、公开演讲、民意测评的基础上,新产生2名副校长,充实了校级班子;产生6名中层正职、6名中层副职,强化了部门管理和级段管理。在队伍建设上,学校十分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指导和管理工作,在年轻教师中开展青年教师成长系列活动,启动“老师工程”,造就一批骨干教师。三年来,我校有87篇教研论文获省、市级一、二等奖,有28人获市级优质课选手,省级以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达38人。近二年来,学校从省内外高校招聘YOUXIU本科毕业生58名,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在制度建设上,为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和管理行为,规范学生行为,制订有《教师手册》、《学生手册》等50余项制度,使管理有章可循。对班务工作实行量化管理,对学生的学习、纪律、卫生、生活,强化日常管理。还通过军训、升国旗、国旗下演讲、重大节日开展各种文体活动、环保教育活动、周末义务劳动、清明节烈士陵园扫墓活动、法制教育报告会、安全教育活动、文明礼貌月活动、对贫困生捐助活动、事实报告会、社会主义荣耻观教育活动、教师教研活动、评教评学活动、学科竞赛、专业课技能大赛、优质课活动、教师听课说课等系列活动,提高了师生的法制意识、安全意识、文明意识、爱党爱国意识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意识。对教师实行聘任制、工作成绩奖励制,以业绩论英雄,用制度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和谐校园建设上,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学校提出“创建和谐教育”的人本理念。教育广大师生牢固树立“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思想,推动教学相长和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政治上,关心教职工进步。教育教师爱岗敬业、勤业乐业,自觉遵守党的方针、政策和GUOJIA法律、法规,自觉抵制腐朽思想、拜金主义的侵蚀。组织学生积极分子参加学习党的有关知识。三年来有14名教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业务上,鼓励教师通过自学考试、函授、脱产进修等形式提高业务素质。同时,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请名家老师来校指导,派学科骨干教师出外参加学术交流,学校从资金上大力支持。生活上,关爱教职工,教师病了校领导及时探望,结婚、生子(女),及时祝贺,家庭有灾难必救助,对贫困生实行学费免交,并每年对YOUXIU生实行两次奖励。
三、提升教学质量,“四个载体”抓落实
为了强化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用四个载体抓落实。选好载体就等于抓住了工作的“牛鼻子”。我校每年初确定一个主题活动,以此作为载体,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2004年开展了“教学质量年”活动,狠抓常规教学,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优质课讲评、业务研究、学术交流、争当业务尖兵等教学活动,促使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当年升入高校235人,其中本科13人;2005年开展了“教育教学管理年活动”,创立了一套科学管理体制,使学校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各项管理纳入了系统化、规范化轨道,当年升入高校298人,其中本科30人;2006年,开展了“教学效益年”活动,使升学、就业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教学质量跃上新台阶。当年升入高校326人,其中本科56人;2007年开展了“教师素质提升年”活动,升入高校434人,其中本科140人,使05年的2.5倍。四年来,我校有1293名学生被各类高校录取,98%毕业生被学校送到十大就业基地就业,实现了学生、家长、社会“三满意”,学校发展呈现勃勃生机。
四、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
几年来,学校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为师生创造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良好环境,建成多媒体教室3个,拥有图书11万余册,有2个400米环形跑道,2005年建成校园网络,教师办公室配有电脑,各教室有彩电。进入校门,跃入眼帘的是百米笔直大道,青桐护路;师魂碑熠熠生辉,聚珑亭、百米长廊、四季如春的草坪使你留恋忘返;百米文化宣传橱窗、15个大型不锈钢宣传牌、十四杆高低灯盏、壁画彩图等昭示着学校浓厚的文化底蕴,不愧是读书、求学的理想场所,陶冶和创就着一届届学生走上就业岗位或升入高校。
学校虽然取得了诸多荣誉和成绩,但校领导一班人并不陶醉,为做大做强我县职业教育,紧紧抓住上级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机遇,结合我县实际,借鉴外地经验,审时度势,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与去年成功组建襄城县职业教育集团,使其成为全省十八个职业教育集团之一,我们还拓展思路,大胆提出实施“学校扩建项目”建设计划。计划征地400亩,投资8600万元,总建筑面积52000平方米、建设工期2.5年(分两期完成)。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已经市发改委和市环保局批复。资金已向省开发行申贷8000万元,争取GUOJIA政策支持260万元,内部筹资340万元。目前,该项目建设在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正在协调相关单位帮助选址、征地、办理手续、强力引资,制订进度计划。
学校迅速的崛起,离不开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全体师生的不懈努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决心解放思想,务实拼搏,抢抓机遇,科学发展。我们有决心、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职教全国争上游,普教全市创领先”的奋斗目标,到2010年,扩建后的职教中心在校生将达到万人规模,它将成为中原教育行业又一颗璀璨的名珠。